English

巩固“普九”成果要采取切实措施

2000-07-12 来源:光明日报 王道本 我有话说

新世纪之初,农村教育面临着一些新的矛盾和新问题:受“读书无望”和“读书无钱”的影响,农村学生特别是初中生辍学十分严重,“控流”任务非常艰巨;农村学校尤其是小学校点多,规模小,效益低,质量差的问题很突出,实施新一轮校点布局调整势在必行;少数地方和部分干部群众不同程度存在松懈情绪,认为“普九”大功告成,教育可以歇一歇、松一松、放一放了。面对挑战,如何做好农村“普九”验收后的巩固提高工作,将是我们在新世纪之初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加大执法力度,提高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确保适龄儿童少年受完九年义务教育是国家法律之规定,是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实现农村经济腾飞之需要。农村“普九”验收后,学生入学率下滑,辍学率回升,严重动摇了农村“普九”根基,势必产生一批新文盲,应引起高度重视。农村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厌学和家庭经济困难。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劝学控流工作,采取教育的、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等综合措施确保学生入学。

首先,要加大义务教育法执法力度。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实施为适龄学生受完九年义务教育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要运用法律武器,保护适龄学生受教育的权利。

其次,要加大经济帮扶力度,建立贫困学生救助机制。在当地党委和政府领导下,采取财政、民政、教育各挤一点和社会各界捐赠赞助等方式筹措,以乡镇为单位建立贫困学生救助金,对确因家庭经济困难上不起学的学生给予必要的资助。继续开展希望工程“1+1”救助活动。同时要加大学校正常规费收缴力度,保证学校正常运转。

调整校点布局,提高农村教育规模效益。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中小学教育经历了“普六”、“普九”二次大的调整,办学效益和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但随着农村出生人口大幅减少和农村城镇化战略的逐步推进,乡村尤其是边远乡村的小学生逐年下降,班额校额严重不足,教育资源严重浪费,教育质量难于保证。因此,要下决心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进行新一轮调整。这既是农村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任务,又是发展农村教育的新机遇新动力。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合理利用、讲究实效”的原则对农村教育资源进行重组,实现最优化调整,最大化利用,向高水平冲刺。

完善办学条件,推进农村教育现代化。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农村“普九”达标只是一个阶段性成果,仅解决了教育的“温饱”问题。随着教育现代化全面推进,保育寄宿制小学的兴起和初中入学高峰的到来,对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各地要抓住当前校点布局调整的有利时机,依法增加教育投入,不断完善办学条件。

完善办学条件,当前要重点抓好两大建设:一是以计算机为标志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体系建设,推进教学手段现代化。要从过去大规模校舍建设转移到完善教学设备,提高装备档次上来。在普及实验教学、配齐体音美劳器材的基础上,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二是加快后勤保障体系建设,适应农村保育寄宿制教育的需要。要把改善学生在校生活条件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既要关心他们长知识,更要保证他们长身体。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21世纪挑战,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是人民群众对教育质量全面提高的迫切要求,是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

——加强队伍建设,培养一流师资。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要大力开展教师继续教育,提升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教学业务水平。鼓励在职教师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继续学习,获取国家认可的高一级学历。严格把握新进教师的学历标准:小学教师的起始学历为专科(贫困山区可适当放宽,但必须是中专),中学教师的起始学历为本科。拓宽教师来源渠道,可根据教学需要,录用非师范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到校任教。鼓励教师业务“冒尖”,重点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支持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参加研究生课程班学习。坚持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试行校长职级制,鼓励优秀校长到薄弱学校任职。积极推进教职工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实行教职工全员聘任合同制、校长负责制、岗位责任制、结构工资制,引入竞争机制,激活用人机制,调动广大教职员工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作者系宜昌市教委党委书记、主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